“新高考” 为考生筑梦扬帆
内蒙古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唐巍伟
2022年是我国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5周年,也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实施8周年。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至今,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今年我区也将进入“新高考”改革省份行列,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也已确定。
一.“新高考”传递出重视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学生兴趣的育人导向
“新高考”改革的最鲜明特色是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区实施“3 1 2”高考模式,除了“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外,“1”是指首选科目,即从物理、历史2科中选择1科;“2”是指选择性科目,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科中选2科,共有12种组合。与“新高考”改革前的“3 文综/理综”模式不同,这种科目选择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同时,“新高考”改革从科目设置、评价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同向发力,更有利于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引导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教育教学和评价选拔的良性循环、良好生态。综合前期21个省市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增加学生选择权”构成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高考”改革的初心。过去8年,“新高考”改革在扩大学生选择空间、提升人才选拔水平及强化综合评价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成效。
二.“新高考”对高中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拓展学生发展路径提出新要求
“新高考”改革是“教学、考试、评价、招生”联动的系统工程。高中学校要结合学年或学期任务安排,系统有序设置与高校专业相适应的生涯教育的内容,形成高一阶段“兴趣认知,筑梦理想”、高二阶段“强化学习,职业定位”、高三阶段“厚积薄发,人生起航”的生涯教育。要注重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积极开展针对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学业教育、升学规划、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指导。要加强与高校联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要积极邀请高校走进高中、请高中学生走进高校,通过与高校的衔接互动,让学生认知高校学科及专业,引导学生在选考科目时,兼顾个人兴趣、社会需求与个性特长等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以学校为基地向家长、社会宣讲“新高考”理念,强化家长与社会的共同认识,以让高校和学生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三.“新高考”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实现教育均衡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各级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要进一步增强城乡中学师资的统筹协调与供给能力,应对选科可能带来的教师不均衡问题;要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软硬件,大力提升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高中选科走班、学生指导与综合素质评价带来的新要求。各高中学校软硬件、师资队伍整体增强,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中学、示范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教育平台、面试培训机会等方面差距。
四.“新高考”进一步体现出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高考的最终目标是为国选才,确保公平公正是目标实现的关键。“新高考”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录取机制,采取依据统一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体现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新高考” 为考生筑梦扬帆
内蒙古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唐巍伟
2022年是我国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5周年,也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实施8周年。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至今,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今年我区也将进入“新高考”改革省份行列,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也已确定。
一.“新高考”传递出重视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学生兴趣的育人导向
“新高考”改革的最鲜明特色是彰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区实施“3 1 2”高考模式,除了“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外,“1”是指首选科目,即从物理、历史2科中选择1科;“2”是指选择性科目,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科中选2科,共有12种组合。与“新高考”改革前的“3 文综/理综”模式不同,这种科目选择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同时,“新高考”改革从科目设置、评价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同向发力,更有利于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引导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教育教学和评价选拔的良性循环、良好生态。综合前期21个省市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增加学生选择权”构成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高考”改革的初心。过去8年,“新高考”改革在扩大学生选择空间、提升人才选拔水平及强化综合评价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成效。
二.“新高考”对高中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拓展学生发展路径提出新要求
“新高考”改革是“教学、考试、评价、招生”联动的系统工程。高中学校要结合学年或学期任务安排,系统有序设置与高校专业相适应的生涯教育的内容,形成高一阶段“兴趣认知,筑梦理想”、高二阶段“强化学习,职业定位”、高三阶段“厚积薄发,人生起航”的生涯教育。要注重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积极开展针对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学业教育、升学规划、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指导。要加强与高校联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要积极邀请高校走进高中、请高中学生走进高校,通过与高校的衔接互动,让学生认知高校学科及专业,引导学生在选考科目时,兼顾个人兴趣、社会需求与个性特长等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以学校为基地向家长、社会宣讲“新高考”理念,强化家长与社会的共同认识,以让高校和学生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三.“新高考”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实现教育均衡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各级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要进一步增强城乡中学师资的统筹协调与供给能力,应对选科可能带来的教师不均衡问题;要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软硬件,大力提升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高中选科走班、学生指导与综合素质评价带来的新要求。各高中学校软硬件、师资队伍整体增强,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中学、示范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教育平台、面试培训机会等方面差距。
四.“新高考”进一步体现出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高考的最终目标是为国选才,确保公平公正是目标实现的关键。“新高考”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录取机制,采取依据统一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体现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