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刘冬梅)
(凯发k8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转载使用需注明出处)
第一节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实质问题:为什麽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
一、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决不是头脑里的主观臆造,而是建立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摒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描绘了美好的情景,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共产党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最壮丽的事业,表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一)什么是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是一种“现实的运动”。
(二)共产主义科学学说是怎么产生的?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想和科学论证的。
(三)共产主义存在两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既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国是初级之初级)。
(四)共产主义社会特征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这样的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1、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无差别);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2、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之后(3、个人财富非常充足),——只有在那个时候(实现上述三个情况的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什么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4、生活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即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活方式)。5、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无国家、无阶级,每个人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除。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四,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也曾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过论述。这些论述,尽管只是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制度。
有关人类理想社会特征观点简介p83
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中国的孔子、墨子、孟子、《礼记.礼运》、洪秀全、康有为以及外国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魏特林等人,就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或想象。
中国:
公元前6至3世纪(2700~2400年前)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a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清朝
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国外:
公元前6至4纪(2700~2500前)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整个天是一个和谐”;
柏拉图:“理想国”
16世纪(15xx年,距今600年)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文学游记虚构岛国,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
17世纪(16xx年500年)
康帕内拉:《太阳城》对话形式虚构的海岛上的一个太阳城,没有私有财产制度,没有偷窃、没有抢劫等罪恶,实行财产共有、普遍义务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18世纪(17xx年400年前)
摩莱里、马布利:“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
19世纪(18xx年 300年前)
傅立叶:《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欧文:在美国作共产主义试验,命名为“新和谐”;
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和谐”是“全体和谐”;
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社会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合实际而难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想象,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中的合理成分,摒(bing)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五)为什么迄今为止,地球上还未出现共产主义这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制度?
1、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早在10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像我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情景,迄今为止,这种美好情景尚未在地球上出现,但这决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的“渺茫”,更不能说明共产主义的“失败”。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制度,三者密切相联,不可分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和运动,就不能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没有革命运动的实践,也不可能产生革命的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10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并在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充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已存在了100多年;
2、作为共产主义制度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一些国家存在了几十年。在我国,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兴起,就开始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运动。现在,这个运动的新的发展阶段 就是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章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每天都在进行共产主义实践,每天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3、共产主义从未停歇,而是正在继续进行。我们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事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纲领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
我们党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表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小结:以上是本节“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一个要点,即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 最高理想)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仅应为它是人力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一)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 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进步不了。这种社会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发展变化缓慢,不易被人察觉,但他一直是在发展的。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又起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应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3、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那共产主义社会以后 又会由什么社会取代?)
(二)目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既并存共处又对立竞争的现象。
一方面,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和一些新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及其之间的矛盾在加深。另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4%,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就要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根本制度、根本道路上要同资本主义划清界限;对于开放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要坚决抵制;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要紧紧抓住,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对于资本主义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要大胆借鉴。利用资本主义而超越资本主义,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1、资本主义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人类在向共产主义迈进时,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既并存共处又对立竞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产生,曾极大地解放了被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束缚的社会生产力,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通过采取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有时还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主义似乎真的像少数西方学者预言的那样,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限制”的、“长期繁荣”的发展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又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自始自终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调节和改良,是在私有制框架内进行的,从根本上讲,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这个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向我们昭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能自觉地、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灭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的。
3、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受过严重挫折和成就。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x~199x年),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外国。苏联解体、东欧聚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种种原因,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走上了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但这些国家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造成的。从这些国家的沉痛教训中可以看出,如果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就必然会丧失已经取得的革命政权,就会亡党亡国。(10个国家)
(2)中国。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犯过“大跃进”(举例:1958-1060 )、刮“共产风”(举例 )这样的“左”倾错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举例 )的十年浩劫等。
但我们党及时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继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战胜了来自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举例 )。
中国近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2002年和2007年五年发展变化比较)
经济项目 |
2002年 |
2007年 |
2009年 |
2010年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
10.2 |
24.7 |
33.5 |
39.8 |
全年税收收入(万亿元) |
1.89 |
5.13 |
6.85 |
8.31 |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6208 |
21738 |
|
|
出口总额(亿美元) |
3256 |
12180 |
|
|
城镇居民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703 |
13786 |
17175 |
|
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纯收入(元) |
2476 |
4140 |
5153 |
|
城市居民人民币 储蓄存款余额(万亿元) |
8.7 |
17.3 |
|
|
城乡市场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万亿元) |
4.1 |
8.9 |
|
|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
|
|
1102 |
5771 |
医疗保健条件、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改善,进一步提高。 | ||||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富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的光明前景。 |
西方人士评价中国共产主义。西方一些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士评价中国共产主义,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占人口1/5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阵地不丢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有希望,社会主义就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
本节小结
回顾百年长桑,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这一制度将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就是为建设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
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清醒的头脑。
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过去。我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天真地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联系实际讲)就是共产主义;20世纪50年代末(1958年)曾有过“取消商品经济,按需分配”(联系实际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联系实际讲)一类的主张;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曾为了实现所谓的“社会主义一大二公 ”,甚至提出过“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越穷越革命”(联系实际讲)等口号。
2、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艰苦探索,我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的认识要全面深刻多了。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社会主义社会 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事实,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她的发展设计一个国定的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这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把握:
1、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任何新旧社会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期间必然要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用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斗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非一帆风顺,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130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86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到1871年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220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即使这样,至今某些国家任然存在着封建制度。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生的社会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较量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并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更加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峻考验,这是不言而喻的。
2、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任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为什么?)。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与反复。社会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如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反动势力一面残酷镇压、迫害无产阶级,一面对第一国际和社会主义思想大肆攻击,加上巴枯宁分子的破坏,第一国际宣布解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第二国际内部机会主义泛滥,导致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脱离本国的实际情况,照搬苏联模式,带来许多弊端,脱离了群众,社会主义威信下降,出现了像“匈牙利事件”那样有大量群众参加的反政府活动,在许多国家还出现了发对社会主义的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苏联、东欧剧变,是自共产主义运动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一次挫折。从我党的历史看,革命的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曲折和反复。我们要正确对待曲折和反复,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律。
总之,共产主义只有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联系实际)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变为现实。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结束语:
党的四代领导人论共产主义摘录
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邓小平:1985年3月在《一靠思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应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江泽民: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胡锦涛:2003年7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实现物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